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一、学校成立时间及历史沿革 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91年,前身是漯河市聋哑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制寄宿制学校,学校秉承“一切为了残疾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的办学宗旨,全心全意为特殊孩子服务,承担全市适龄听障、智障、视障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任务。 二、学校简介 新增启智班 为解决智力障碍儿童入学难问题,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秋季开设了九年制启智班,招生对象为9-14周岁,无其他重大疾病,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大小便)能够自理,有学习能力的中、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课程设置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设,配备了取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SIT”、“数码听觉统合训练师AIT”等儿童康复训练师证书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功能改善和潜能开发相结合的育人原则,为学生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采用集体、小组、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心智障碍儿童身心发展,全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办学条件先进 学校占地面积3366m²,建筑面积4551m²,拥有综合楼、教学楼、餐厅各一栋。学校建有律动教室、多媒体室、电脑室、裁剪室、美发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各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学设施一流;并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为了满足我市学龄前聋童康复训练需要,按照《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我校设置学前语言康复训练班,建立了听力检测室、语言康复个训室、语言康复集训室等专用教室,购置了听力检测设备、语言发展评估设备及系统、语言康复训练设备及系统等软硬件设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语言康复教师,积极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为我市学龄前听力障碍儿童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教学质量一流 学校现有9个年级,12个教学班,在校生100多人。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 “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围绕着“让每一个生命同样精彩”的办学理念,以“博爱、奋进、有序”为校训,抓好义务教育、强化康复教育,突出艺术教育,抓实职业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开设了语训、语文、数学、品德、美术、体育、律动、电脑、裁剪、美发、刺绣等课程。不断探索“康复、教育、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始终使教学质量走在全省的前列。 上学费用全免 为了使这些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免去了学生的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所有费用,上学期间不缴一分钱就能顺利完成学业。 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建有宽敞整洁的学生宿舍和餐厅,小学及初中阶段听障学生可寄宿在校,配有专业生活辅导老师,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起居。同时,还配备了洗衣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每逢节假日,老师们都会与学生们一块包饺子、做游戏,使孩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本科学历的34人,专科学历的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中级职称的20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6人,河南省劳动模范1人,漯河市教育专家1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一直以来,教师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爱学校、爱学生,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称赞。 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关爱、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使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获得过“河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并被教育部、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2016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如今,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长赵启申、党支部书记陈晓东的带领下,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学 制 九年制(1-9年级) 四、课程设置 (一)文化课 严格按照国家聋校、盲校、培智学校课程计划开足全部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品德、美术、社会、自然、语训、体育等。 (二)职业技术课 学校在开足聋校、盲校、培智学校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考虑到残疾孩子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还增开了职业技术课,比如:美发课、缝纫课、电脑课、美工课等,使残疾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打下基础。 五、班额及学生数量 九个年级,12个教学班(按照国家规定:8-14人/班) 六、生源及招生 (一)生源 学生主要来自于漯河市及周边地区,其中:95%以上学生来自农村。 (二)招生 招生对象:适龄盲童、聋童、智力障碍儿童 年 龄:6-12周岁 (三)招生措施 1、通过电视台打招生广告; 2、向各县区、乡镇乃至村委邮寄招生简章; 3、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招生政策; (四)招生效果:适龄聋童、盲童、智力障碍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 (五)通过媒体及各种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 我们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在普法教育中把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残疾孩子家长的法律意识,形成了家长积极送孩子上学的良好局面。 七、收费情况 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免收书本、作业本费,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生活补助。 八、学生生活及管理 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学校设立了生活管理处,具体负责教学时间之外的学生的生活辅导及学生管理工作,保障这些孩子24小时都在教师的视线之内。 九、办学目标 办成集聋童语言训练、盲障儿童发展、残疾儿童职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使之成为全市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实验辅导中心。 十、办学宗旨 “培养特长学生,创办特色学校” 十一、办学特色 “康复、教育和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具体来讲:康复教育(语言康复训练)+九年制课程计划(文化知识学习)+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培训) 十二、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3200m²,建筑面积4617m²,拥有教学楼、综合楼、餐厅各一栋,配备有微机室、裁剪室、美容美发室等专用教室。 十三、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师 49人,其中:本科学历的有37人,专科学历的有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5人,中级职称的有20人。 十四、办学效果 (一)康复训练效果 “让哑巴开口说话,比铁树开花还难”,一般人们对聋哑人的看法都是这样的,但是,一些听力在80分贝以下的孩子,还留存有残余听力,如果能够及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还能够开口说话。为此,我们开设有语训课,针对聋哑孩子进行口语训练,通过训练,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和健全人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为孩子融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二)文化课教学效果 残疾孩子受生理缺陷的影响,虽然不能像健全人那样通过听力来来获取更多知识信息;但是,通过我们的教育,这些孩子已经具备了和健全人进行书面交流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些残疾孩子虽然不能说,但是可以和健全人进行笔谈,通过笔谈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就解决了以前很多聋哑人打手语,而健全人看不懂的难题。为这些孩子将来能够“回归社会”主流打下了基础。 (三)职业技术教育效果 这些孩子通过学习电脑、缝纫、美发课等职业技术课,掌握了一技之长,很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靠这些技术成为了自食其力的人。 (四)开展素质教育效果 我校在在开足全日制聋校、盲校、培智学校课程及职业技术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孩子的特点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的兴趣小组有:语言康复、舞蹈、绘画、书法、阅读、电脑、体育、美发、裁剪等。把全校有共同爱好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训练,进一步挖掘、开发学生的个性化潜能。经过多年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 舞蹈:校舞蹈队曾代表河南参加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黄河的女儿》获金奖,受到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李长春的接见;《一块草坪》、《根》、《博》获银奖。《黄河鼓震》、《苗岭欢歌》等十多个舞蹈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体育:校篮球队曾在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连续六次蝉联冠军;参加市残疾人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道德风尚奖”。有两名篮球队员曾代表河南参加全国残运会。 美术:学生书画作品累计有200多幅作品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其中:有两位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特教学生美术作品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五)毕业生去向 办学二十多年来,已培养500多名毕业生,其中:一部分考上高中后考上了大学,比如:中州大学、长春大学等;一部分走向社会后,进入企业上班,或利用自己掌握的一技之长自己创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社会、家庭减轻了负担。 |